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人能观察落叶鲜花,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

ECHO 回响之外 2023-11-10



 ©


ECHO

设计之旅



毛姆说:“一个人能观察落叶、鲜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就像在玩一场虚像的跷跷板,在这场虚像里,寻找平衡的状态,与世界、与自我。在越来越追求回归内心的当下,寻得平衡的心灵疗愈已成为当代许多年轻人的一种链接自我与世界的方式。


艺术是自我表达最极致的方式之一,也成为疗愈内心的阵地。艺术家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抚慰人心”,或描绘一段生命的轨迹,或将尘世万物放在了工作台上一遍遍打磨,或用自然的纯粹去直击世界的复杂……一切有限的形式都可被无限演绎。


本期「回响·设计之旅」,我们走进艺术家们构建的疗愈世界,回归真实的感知体验,试图在这些触动内心的瞬间,找到自我追寻的答案。



记录光创造的治愈瞬间 © Glorousss





黄昏之时,城市陷入暧昧迷人的朦胧。落日余晖之美停落在城市上空的时间如此短暂,是否能够将这份美好永存?艺术家Mike Rijnierse和Ludmila Rodrigues联合发起了一项长期的艺术项目《Sunset》,该雕塑于2021年首次在田园诗般的小镇代尔夫特的水域展出,随后他们将散发暖暖光晕的落日送往海牙、巴黎等城市的河面之上,创造人与日落精神交流、亲密接触的深刻时光。





对黄昏的迷恋,源自生命的本能,沉浸于昼夜交替的美妙时刻,身心被治愈,人也从白天的繁杂中,走向内心的宁静。两位艺术家以此为灵感,制作了一个膨胀的发光太阳,并让其宁静地漂浮于水面,以充满活力的紫红光芒点亮城市的黑夜。





Mike Rijnierse指出:“当我们凝视着这一崇高的事件时,我们倾向于用相机的技术视角来取代我们的立体生物学视角,即我们的眼睛。”


艺术家们希望借此项目鼓励观者体会极尽感官的力量,用双眼记录生活中绝美的瞬间,记录生命当下内在的张力。享受一段沉浸的时光,人们可以靠得更近或走得更远,从不同的区域和视角感知这枚落日,也可以在静止中冥想,在沉思中体会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奥斯汀》是艺术家Ellsworth Kelly生前的最后一件作品,同时也是他唯一的独立建筑作品,这件作品延续他一贯的艺术创作风格,充满奇幻、想象,以及对生命本身的思考。在艺术家去世后的第三年,《奥斯汀》面向公众开放,走进建筑、感受色彩和光,感受灵魂共振的频率,这是艺术家为世间留下的一份哲思。



建筑外观 © Victoria Sambunaris / Ellsworth Kelly Foundation



Kelly生前曾旅居法国,对当地的罗马式教堂甚是喜爱,《奥斯汀》的灵感也来源于此。从空中俯瞰,《奥斯汀》看起来像一座圣洁而精致的白色十字架。艺术家不仅在设计彩色玻璃窗时,沿用自己擅长的鲜艳用色和硬边几何风格,并且亲自考量了建筑材料、水泥颜色,甚至是排水出口的形状等各个细节。



教堂内部© Casey Dunn / RALPH BARRERA / AMERICAN-STATESMAN



Kelly是位无神论者,当他开始创建他自己的教堂时,他忽略了明确的宗教意象,并且选择不将其圣化。最终,这件作品有了这样一个朴实无华的名字——《奧斯汀》,这是一种脱离任何宗教叙事的教堂形式。Kelly更希望人们能够感受此时此刻真实的神圣时刻,这里是个平静且充满光亮的空间,但当光降临的瞬间,这里不再只是上帝的居所,更是向自然朝拜的心灵场所。



光影投射下的神圣时刻 © Victoria Sambunaris / Ellsworth Kelly Foundation





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记忆,艺术是城市的思想,是当代文化的一种体现,是城市的一根引线。西班牙艺术家 Jaume Plensa凭借其富有人文关怀的公共雕塑享誉国际。他的人物雕塑宛若贮满复杂意义与情绪的文学作品,以简约至极的线条,与大众建立温柔、抚慰的精神共振。



作品:自然之中的Awilda & Irma



在 Jaume Plensa构筑的世界里,那些强大而沉默寡言的灵魂闭眼沉思,与城市安静对话。在繁华都市里,这些雕塑悄然立于街角,或盘旋于高空。他们以自我怀抱的姿势出现,似乎在渴求安全与归属,可脸上呈现着中性的表情,邀请着观者将自身的情绪作为颜料,着色于那空白的、空灵的神情。



作品:7件巨型雕塑女性头像



这些雕塑作为人类情绪、记忆与思想的载体,诠释着人性、爱、孤独等课题。一种淡淡的感动汇聚,让人陷入感知、记忆与自我的互动。人们驻足停留,与雕塑相互对望,也在与内心的自己对望,此刻强大的力量,成为治愈城市疲惫灵魂最好的良药。



作品:可变发光体GLÄSERNERSEELE





来自墨尔本的ENESS是一家跨学科艺术工作室,专注于以触动感知的科技应用创造疗愈系的公共艺术装置,他们率先于戏剧演出和极限运动中使用了3D投影及实时动作跟踪技术。ENESS通过对空间应用的创意重组,希望改变大众对公共场域与精神秘境的看法,旨在“创作互动艺术作品,在公共领域建立更大的社区联系”。



Cupid’s Koi Garden © ENESS



精神、感知、宇宙……这些元素是ENESS艺术中的核心,配合互动感极强的多媒体装置,释放超感官的精神抚慰。ENESS最新打造的艺术装置飞艇乐团(Airship Orchestra),是用16个充气飞船所构成的互动式装置,会随着游客们经过而改变颜色,“唱”出一片声音风景,完全颠覆大家对管弦乐团的想像。



Airship Orchestra © ENESS



在ENESS的作品中,科技被包裹在复古与诗意之下。以灯光为媒介的巨大装置中,人们与古今互动,感受跨越地域、时间、文化的包容与滋养,在公共空间中,人们可以寻求身心的联动欢乐,唤醒那份久违的的童心,让人们用最放松的心情享受趣味、享受幸福、享受此刻。


Sky Castle, Shenzhen © ENESS





在现代都市里,每个人都如此之近,却又如此之远。“近”存在于物理距离,“远”存在于内心深处。美国摄影师Gail Albert Halaban凭借其“Out My Window”系列而被广泛关注。纽约、巴黎、米兰、伊斯坦布尔、布宜诺斯艾利斯……Halaban将镜头对准人们的窗户,捕捉那些充满故事与浪漫的细碎日常。





“解救疏离,审视自我”可被视为“Out My Window”系列的主题。都市里的高楼立起,将连接与归属打碎,漂泊的人们回归私人领地,用一扇发光的小窗向城市宣告自我的存在。在这窗内,却拥有一个窗户之外的舞台,那里上演着人们的自传与城市的故事,我们与他人的连接也悄然建立。孤独的个体,依存着陌生却相互陪伴的群体,在彼此之间搭建起一座隐秘而温情的桥梁。





对面窗户里每天可以看到主人公们做饭、相互聊天、整理家务、晾晒衣服、趴在窗口抽烟、房间内嬉闹;圣诞节,父母为孩子装饰着小小的屋子;情人节,男孩为女孩准备了专属的礼物……Halaban将窗户解读为边界,它是熟悉与未知间脆弱的边界,是宁静与喧闹间坚定的边界,也是自我与公共间柔软的边界。通过这样对望的视角,让人不禁感叹:原来,我们的生活如此不同,又如此相同。







大地艺术家Rune Guneriussen的工作大多与装置和摄影有关,以自然为背景,在自然中创作特定地点的作品,艺术家尝试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诠释大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微妙关系。从2005年起,他走遍挪威当地各个乡村,用生活中常见的普通物品构建故事,他将灯、椅子、电话等生活用品搬入挪威的自然中,创造出一系列融合了装置、雕塑和摄影的“在地艺术”。





在Guneriussen的作品里,这些装置仿佛聚集在一起,成群结队地出现在空旷绝美的自然中,画面虽然看起来非常唯美,但又引人深思。这些朴实的事物嵌入梦幻的挪威景色中,成为一张张看似是计算机设计,却蕴含着幽默气息的超现实摄影照片。


其中,他著名的灯具艺术更是遨游于挪威的原野之中,书写着人与自然的梦幻神话。挪威的旷野是艺术家的缪斯花园,从空寂森林到无垠雪地,每次创作前,Guneriussen都会花费几天的时间观察、感受周围的环境,在尽量不对自然进行过大改变的前提下,从构图、色彩与地貌等角度构思其创作。





这些日常之物与流动的自然和谐“对话”,与植物、山河一样,已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或明或暗的灯光仿佛从北欧童话中走出来的一般,远远望去,它们宛若一群游历于山间的探险者,翻山越岭,拥抱黑夜。在这种超现实手法所构筑出的童话世界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无声却有力的生命气息,充满平静、勇气与坚定的方向。







风是大自然的倾诉者,在风中,自然有了形状、有了声音、有了态度。Thomas Jackson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摄影师和装置艺术家,在纽约从事编辑工作期间,一次偶然的契机让他拿起了相机,此后对于风景的执念便一发不可收拾。每当风吹过,都会给Thomas Jackson提供创作的无限灵感,在他的镜头中,风幻化成自然的实体,演绎着生命灵动的样子。





Thomas Jackson的作品试图挖掘这些现象唤起的混合情绪,同时在自然与人造、真实与想象之间创造一种相互作用。通过意想不到的材料构建艺术装置,比如在都市中经常被人使用、却最容易被丢弃的纸杯、气球、纸片等,并将它们放置在最不属于它们的地方,邀请观者对日常事物进行新的思考与诠释。





在Thomas Jackson看来,人生是由很多个不同的瞬间组成的,瞬间呈现,瞬间结束。瞬间是短暂的也是永恒的,是难忘的也是感动的。在这转瞬即逝间,风吹动的时候,人们在舞动的彩色装置中,看到时光匆匆,因为消逝,所以更加珍惜此刻所拥有的幸福。





 ©



栏目策划 | 回响之外

平面设计 | 王津   排版 | 侯雨

图片来源 | gooood、网络

监制 | JAY

新媒体运营 | Jean

品牌运营 | 子溪、侯雨




 往期精彩回顾 


在残破与新生中,寻找失落的工业文明


对话“安小姐的厨房”主理人|100个人有100种厨房


园林,最小单位的救亡图存



 ©


扫码添加回响之外编辑部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发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